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環境教育社群研討紀錄(二) 104.11.11

一、活動理念:
以戶外踏查的學習模式,探訪沙鹿老街的街廓與人文活動,探究老街的古蹟歷史、欣賞古蹟之美、能發現專屬於沙鹿地方的人文特色,並且近一步了解到沙鹿的發展與歷史演進。


二、活動過程:
()探訪洛泉里。
「番婆井」、「媽祖宮井」、「王爺公井」是「洛泉」名稱由來,乾隆初年沙鹿新庄的形成,聚落選這三口湧泉附近的範圍,然後逐漸由昔日農耕機能轉變為工商業型態。

()探訪保安宮。
早期客家人移居沙鹿興建保安宮,供奉客家的守護神三山國王,但現在不見客家人前來上香膜拜。保安宮是閩南式廟宇,焚香祈求者盡是閩南人,閩南人祭祀三山國王是極為特殊的,這其中有段沙鹿開拓「閩客衝突」的歷史。
三山國王廟最初位於玉皇殿旁的中正街上供奉土地公的福利宮廟址上,後因座落於四平街的福利宮土地公擋不住水神,常患水災,神明藉乩童指示互換三山國王與土地公廟址,保安宮遂遷至現址;「福利宮」與「保安宮」這段「神明換廟」鄉野傳奇,至今仍是茶餘飯後的話題。
網址: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27&nc_id=14468



()探訪玉皇殿。
玉皇殿初期廟宇閣局極為簡陋,僅能供天公略避風雨,同治13年,沙轆庄的紳士陳建廷捐款並募集資金,為天公廟做修建,光緒12年,彰化馬興庄陳元吉籌措擴建資金,替天公廟增添了雕刻及漆飾。
玉皇殿的中庭兩側的列柱迴廊,雕刻名家的書法墨寶,如:朱熹、鄭板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真、康有為、梁啟超、胡漢民.......等,這些都是由黃海泉搜集古人的墨寶所作而成的大理石雕飾。




三、活動省思:
()透過此次社群活動,社群內教師對沙鹿區地理環境與人文皆有更深入了解。

()實地踏查也讓社群內教師更清楚社區營造的實際運作情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